主页 > 新闻 > 俞黎华 | 论魏启后先生的艺术人生

俞黎华 | 论魏启后先生的艺术人生

2020-12-10 10:20:49  来源: 中国美术家网

微信图片_20201210101724.jpg

       魏启后先生是大智慧的人,他留给我们的财富,有两个方面,一个是他的书画艺术,即艺品;再一个是他的胸襟情怀,即人品 。在这两方面,他都能够融贯合一,通透高雅。所以我们谈魏老的人品艺品时,二者是不可分割的。我仅就和魏老交往中获益,令我感叹难忘的往事,来窥察他高尚智慧的人文精神。

图片


相从逾卅年

微信图片_20201210101755.jpg

       我第一次见到魏老,是在70年代初期。我随王凤年先生、王健父女俩来到县学街1号,魏先生在画室里接待了我们。正值他用晚饭,王老表示饭后再说,魏先生说:酒喝过了,吃饭不迟。当年魏先生书名虽然不及今日显赫,却也书誉鹊起,访求者络绎不绝。画室里只有一把椅子,其他都是马扎,魏先生尊王老坐椅子,王老认为不必客气,表示做马扎也行。所以二老都争马扎,上演了“争座位” 的一幕。魏先生谈吐诙谐,给初次拜见的我,留下至深影响。那次他说了不少的话,有些记不清了,但有一句话记忆尤深。他指着王老问我称呼他什么,当时我和王健还没结婚, 一时不好作答。魏先生说:“你不说我也能猜出几分,呵呵......”哎呀,那不是《红灯记》中李铁梅的一句唱词吗?而“呵呵”是魏先生特有的笑声。凡是熟悉魏先生的人都知道。就在这次,魏先生为我写了几幅字,还主动为王健画了一幅竹子。魏先生的法书,后来被友人分享了。宝绘因具上款,至今还挂在我家客厅里。后来才明白,魏老主动画竹,有祝福我们的含义。所以归来我写下了

天下何人不识君?呵呵笑语笔纷纭 。

县学街上初相见,相遗丹青感我心。

       与魏老生前最后一面是,2009年5月5日下午,我接到李向东兄电话,告知魏启后先生书法展正在山东省博物馆举行。魏老也正在展厅中。我闻讯而至,见到魏老气色不错,精神也不错,只是因脑萎缩,不便言语。这次见到魏先生,实话说喜忧参半。看到多日不见的魏老自然欣喜;但是昔日谈笑风生的魏老,这次竟然坐在轮椅上不能聆听先生高谈弘论,又不禁几多黯然伤感。

        魏老离开省博上车时,拱手抱拳,向大家做告别状。刹那间,我忽然想到魏先生此举之形象,像极了他的老师启功先生。 这个场景一直定格并收藏在我脑海深处。当时也有诗为念。

己丑省博再相逢,慈颜犹在惜无声。

喜看满壁无穷字,妙笔人间总是情。



妙手著文章

微信图片_20201210101803.jpg

       魏老是位典型的文化人,文化人自然会写文章,魏老的文章,不仅精,而且妙。魏老用老八的笔名,写的《答客问》一文,我尤为钦佩膺服。当初不知道老八是魏老的笔名,后来据知情者爆料,魏老意思是说他不是“老九”,离老九还有那么一点距离。(“老九”是文-革时期,称知识分子“臭老九”的简称) 我看其实还不仅此,

       魏老是老济南人,老济南人妇孺皆知老八 是把兄弟的意思。我想“老八”是从“把兄弟”这个概念发展而来的,如同当今好朋友,铁哥们的意思。魏先生用老八这个非常接地气的笔名,表明了他像一个好朋友一般,推心置腹的把自己的艺术观点告诉读者,袒露他的艺术心扉。其实他谈论的问题,是一些纯理论问题,他用“歪打正着”的做法,一下子拉近了和读者的距离,产生了往往理论文章达不到的效果。

       而且构思也别出心裁。文章伊始,就把读者拽到坑里:记者访问晋元斋,听魏老说他有一个朋友开了一个扒鸡店,想在酒座旁装两幅晋字元画, 取名叫晋元斋……这就让人相信,是记者进入到魏老谈话的情境当中了。但是下面的话, 是将魏老原话加引号,合盘托出“记者”在里面穿针引线的把这些观点串起来了,这种简洁客观而引人入胜的叙述方法,堪称大手笔。

       魏先生的文章我曾在纪念魏老座谈会上做过较为详尽赏析,我借此事,阐明书法属于文化艺术,文化艺术最大的支撑是国学的观点。其实说国学并没错,但是较为抽象。针对传统书画艺术而言, 首先是文学。饶宗颐曾说:“一切学问都应该植根于文学,文学是基础,我这个观点至今是牢不可破的,一个人对文学认识的深度,决定他学问造诣的深浅。我的斋号叫选堂,就是因为我喜欢《文选》,它是学问的基础,唐人有句:文选烂,学问半的说法。”我很欣赏饶先生的这段话,书法既是艺术,更是学问。所以说文学性是书画作品之魂,文学的至高境界是人学,文学性的高低,决定着书画艺术成就的大小。魏老这篇美文,可以作证其深厚的文学造诣,奠定了他书画艺术的牢固基础。所以书画家诗词歌赋、戏曲词章,都要懂要通。这是硬件。所以我认为, 书法艺术的群体, 应该由这个时代真正具有文化品味的文化人作为主体,我们今天经常说蒋骏斋夫子、魏老两位是当今齐鲁书法艺术当之无愧的执牛耳者,今天称领军人物。没有异议。因为他们二老都是当今优秀文化的先行者,即魏老所说的“尖子”。他们有诸多相似之处,(我曾做过分析,这里不展开)其中似与不似的区分在于,蒋师是学问家中的艺术家,魏老是艺术家中的文化人。我相信二老大概都不愿自称为书法家。因为如今的书法被严重污染,“书法家”不谙诗文,书协主席老写错字, 与赵朴初、启功等上一辈先生相比,简直崇山杯土 。


待人慈悲心

微信图片_20201210101810.jpg

       我岳父王凤年先生1997年在省立医院住院期间,从家到医院,必经魏先生大观园西南面的住处。某天送饭回家中午途经魏府时,我临时动议看望魏老。我和老伴随手携带饭盒登门造访。魏先生见到我们,招呼落座后便问干嘛去了。我说老爷子又住院了,他问什么病,不要紧吧?我说胆石症及老年病,经常住院。一会儿,魏老从另一房间 拿出几张字来。魏老说:医院我不去看了,帮你老太爷送送礼,大夫也喜欢字画,现在就兴这个。我真没想到这样,急忙说魏老伯,我不是来求字的。魏老说你是不求字的,我可是真心送给你,是让你打点用的,用他工笔画打点,忒慢了,就算是我替你老太爷写的…… 此事令我感触殊深,本来去看望魏老,由于自己的粗心,却给魏老担忧费神添麻烦。事后我经常讲起此事。我觉得魏老时时想到别人,处处为他人着想。充满仁爱之心、慈悲情怀。由此想来,魏老用他的墨宝,不知为多少人排忧解难, 带来欢乐。我认为魏老 有这么高的艺术成就,首先是魏老人品高尚


外事无小事

微信图片_20201210101813.jpg

       大家都觉得魏老很好说话,很多问题他会给人热情相助,  但是他也相当有原则。在八十年代某天,蒋维崧先生把我招去,说学校外办有个任务,来的日本友人中,有两个想见魏先生,蒋师说你去给魏先生联系一下。我觉得这个事挺麻烦魏老, 但是又不能有违师命。  

       我就硬着头皮到魏老家去,心想此事成否难卜。进门落座说明来意,没想到老人家几乎不加思索, 说这事好办。你这么回蒋先生的话:我这里没有任何问题,一切听从学校安排,如果去山大见,就接我直接去。如果外宾要到我家来,我也能接受。但是魏先生是有条件的,外事无小事,学校得开个介绍信,然后又给我说,如果拿着信,你也可以领他们来。原本我以为相当烦琐的事,魏老答复的条理明晰、简单明了。魏老毫无拒人千里的矜持冷漠,表现出世事练达皆学问的大智慧。就是在这个时候魏老所说“外事无小事” 这句外交辞令,令我记忆尤深 。


把酒论书翰

微信图片_20201210101817.jpg

       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的五六年间,我们一群兴趣相同,当时年龄也都是30来岁的书法爱好者,每年都要请魏先生出来坐坐。

       当时济南古籍书店毕宪生经理,自诩与魏老莫逆之交, 他召集操办过几次。我记得一次在菜市庄他家里, 还有一次是在皇亭体育场前面一家酒店里。魏老参加时,大都是用报纸包一瓶好酒,放到桌上说先喝我的,不够再喝你们的。似乎成为他老人家的惯例。

       后来大家商议,请魏老出来坐坐,最好有一个由头,最终大家一致认为:莫过于为魏老祝寿更有意义。但是魏老生日几何,无人知晓。宪生兄提出由他打探,最终他也没打探出来具体时间,但是他确切获知魏老生日是下半年的。我曾经征询宝谈兄,他证实魏老生前家里,也不专门庆生。

       1990年9月15日下午,在经三纬六路原交际处济南饭店,宴请魏先生。这年是魏老七十华诞,由头自然是为魏先生祝贺七十大寿。根据魏老生日在下半年的情报,(魏老12月7日的生日,是在魏老身后才被公知。) 所以祝寿时间取中。那次活动是由向东安排的。幸好留有照片(见《魏启后》第一期P78)

微信图片_20201210101820.jpg

参加人员左起:吴耀、李向东、毕宪生、韩庆生、张福泉、魏先生、济南饭店的朋友、俞黎华、栾明贤、张建铭

       我记忆中最清楚最深刻的一次,当是1989年3月23晚上,到张福泉兄解放东路的新居温锅,邀请魏启后先生莅临。还有李向东、毕宪生、张维健、张健铭诸位老兄及笔者 。主人夫妇精于烹饪, 亲手制作了一大桌美味佳肴。菜品得到了魏老的赏识。

       酒后魏先生高兴地为每人作书一件,有人索书数件,魏老也乐而应之。书毕,魏老谈了前不久, 参加第四届全国书展评选的情况。比如,入选数量最多的前三名为河南39件、江苏38件、山东有22件作品入选;山东的作者都是何人等等,那时候信息远不如当下这么迅捷,闻之很是新鲜。魏老并就展览中发现的问题倾向,发表了见解:

       魏老认为当前书坛有两种现象,一是只注重传统,缺乏神采;一是有神采,而没有传统。他说:“其实前者还是没有真正吃透传统,后者的所谓神采也是假的,无传统的神采,只能是假神采。你们(指在座者)的作品写得较温,不容易引起评委的注意,今后要注意 。又提及他的两位学生也都落选了,都是写的过温…… ”

       “你们不要被眼前的现象所迷惑, 书坛真正希望在于能甘于寂寞,勤于思考的人,在别人得势的时候,你们应冷静的对待,要加紧充实自己,等他们(我理解指那些不注重传统,专门追求新潮者)自生自灭的时候,你们就现出来了。但要准备,不然。到时候时机来了,该上场了,你还没有穿戴上行头,还是不行。”

       对待大家提出的如何对待参展问题,魏老希望多参展。他说,平时不参展,也少不了写字,何必不拿一张送去,有枣没枣打一杆子?没有也无所谓,有了更好。

       光说还不够,魏老亲自捉笔,示范给大家看。写字时魏先生多写了一个点,他用烟头将墨点烧去,魏老说只要边沿不黑,裱好以后,一点也看不出来。看出来也不要紧,我的一些作品,真迹就有这样的特点。 


崇尚真善美

微信图片_20201210101823.jpg

       魏老在酒后茶余,还经常就书写中的一些具体问题,进行指导。

       我曾就章法问题请教魏老,他自问自答:什么是章法?章法是逼出来的方法。写字要注意和右行的照应、对比。写字要随机应变,比如这行的首字,或者上部分与右行写近了,可将下部分往左方向写,就能弥补。再如一个字,一部分写小了,另一部分也要比常规写小一些,这样就不显小了。但是某字,上半部分写得挺快挺草,下半部分忽然变慢变正规了,这就不协调了。还有,字与字的连属不能绕远路,违背书写习惯,绕圈都是不好的。不写标点也有句读识别的问题, 一般在句读处蘸墨,这样就自然生成了标点。魏老讲的全是金针度人的干货。

       对书法的取法问题魏老认为:书法最容易驰骋的天地,是由隶变楷的时代,隶书到东汉是熟透了;楷书到颜柳也熟透了。熟透了的东西是很难超过的,只有避开他们。颜柳不是不好,只是被后人糟践了,如果从颜柳入手,很容易学到的是今人的一些错误的手法,而非颜柳真实面目。我的看法是先学其他的东西,等具有相当的水平,再去认识颜柳,就会有新的发现。

       我曾向魏老请教过篆书方面的问题。魏老说篆书也存在碑刻同样的问题——被载体现象所迷惑。单纯写金文不如写甲骨好,甲骨的笔法表现的比较真实,毛病出的少,再参写汉碑额,当会有大的收获。蒋先生篆书写得真,很像刻玉,他也从石鼓中吸取了一些东西,所以写得好。康X就是因写金文,而贻误了自己的一位,他楷书的毛病也是不能正确对待碑刻所致。

       魏老还就书法界的现象,进行抨击。他说:书法有人讲塑造,塑造就是虚伪造假,应该是流露。竹简不是不好,现在也被污染了,被弄成另一种样子了。为什么要弄成那种样子?因为高难度的东西人们往往不易理解,而时髦的东西恰恰是很容易的,容易的东西就容易普及流行。

       魏老在欢快的笑声中,还回答有人即兴请教感兴趣的现实问题,魏老回答直截了当,旗帜鲜明。有人问沈X的字如何?魏老回答:他的草书能收,有节奏, 还是比较好的。但他不能写楷行书,但要比王XX要好…… 有人问:舒X与武XX的字比较如何?魏老答道:差不离儿……等等。 

       回想当年请魏先生出来坐坐的那些往事,最具含金量的是魏老酒后的即兴讲话。如果书之,此《酒话帖》可与杨凝式《韭花帖》媲美。魏老的话,既谈问题,又有解决问题的方法,对于书坛敏感问题,也能直抒胸臆。不过有些话魏老也是棒喝教学,点到为止。需要吾侪琢磨顿悟。这些启迪后人学书的金语良言,在课堂上,讲座中、书本上很难听到。是弥足珍贵的“无字之书”。

微信图片_20201210101827.jpg

五代 杨凝式 《韭花帖》



缅怀到永远

微信图片_20201210101830.jpg

       2020年9月26日“纪念魏启后诞辰100周年书画精品展”,在山东省美术馆隆重开展。是日我参加了开幕式。魏启后书画艺术馆李德生馆长找到我,要我在参观留言簿上写点感受。“留言薄”很别致,是一本刚发行的魏老书画册,请我将留言写在画页空白处。我顿时想起魏老,他老人家喜欢在有关的书页、请柬上,顺手写下题记或备忘录等字语。这种留言做法,我不知道是否也是“启后”的影响。我当时正和李向东兄在一起观赏作品,就自然想到2009年 在魏老作品展上 ,向东兄提议,每人都单独和魏老合影留念,几个月后,传来魏老化羽噩耗。我推着魏老的照片,就变为三十年从学过程的最后同框留念。我在2010年《齐鲁文史》第一期上,及时发表了《妙笔墨趣人间情》缅怀魏老的文章……想到这里,联想到展厅迎面悬挂巨幅魏老开心大笑的照片,顿时萌发30多年来,和魏老一次次在一起的亲切感受。俞氏在留言处,不假思索写下了“又见魏老”四个字。我身旁的向东兄,说“此言甚好”。我说老兄最应理解,他是当时召集我们参观魏老展的组织者。分别时魏魏老拱手抱拳,向大家无言告别,竟成为我与与魏先生的永生诀别!“又见魏老”四字足以表达我此时此刻,乃至参观展览之后的亲切感受。

微信图片_20201210101839.png微信图片_20201210101841.png


伟哉 启后学

微信图片_20201210101844.jpg

       我笃信“好脑筋抵不上烂笔头”,每次听魏老佳言高论,回来都有笔录。现在看来当时的随手记之,却是那么的值得一记。不仅给我温暖的回忆,对于魏先生书艺爱好者、研究者来说,相信分享魏老这些信息,也不无稗益 。

       魏老的人生,就像他名字所涵盖寓意的:“智慧、安静、从容、高尚”,如同他的家人所说,魏老是为书法而来,担负传承二王书法经典,弘扬优秀文化传统,开启后学,继承中华文化宏伟大业之重任,为了实现这一宏愿,魏老墨海潜心研讨,书山不懈攀登,古有智永三十年学书不下楼的传说,今有魏老艺苑耕耘辛劳一生的传奇。古有陆游诗章近万篇,今有向魏老求书踏破铁限,魏书“飞入百姓千万家”的人文情怀。他是书法史上几百年才出现的天才式的人物,从张芝钟繇以降,东晋二王之后,他是可以和初唐四家、盛唐顔柳、 癫张狂素,宋苏黄米、元倪明董比肩的大家。留下无计其数的书翰丹青,可为历史之冠。

       之所以称魏老为天才式人物,是他高瞻远瞩,站在了时代的巅峰,洞察并顺应了时代文化走向,比如从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,在内蒙古济纳河流域汉朝烽燧遗址,发现的两汉多达三万枚的竹木简,(考古学界称之居延汉简)他从其中篆隶章草笔意间杂之中,看到一种新书体的星火之光。稍后不断发现的魏晋残纸,再现了这一时期的墨迹玄妙,加之照相印刷术的使用,提供了体察二王书法的真实笔意的极大方便。魏老抓住了历史“地不藏宝”所提供的宝贵资料的时代契机 ,作为学书的突破口,方能创作出隶楷相间的“魏氏楷书”,这种样式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被称作“今隶”,藉以区别东汉成熟化的隶书。竹木简牍、帛书残纸的发现,使他认识到“书法最容易驰骋的天地,是由隶变楷的时代。”于是他在这广袤天地里,天高任鸟飞,上下而求索。魏老取横式的书迹,明显源自从隶变楷时期简帛书的用笔和体式,甚至还借鉴了汉碑中《石门颂》甚至北朝摩崖《天柱山题记》的开张之势。尽管他对碑学评价颇微,关键是他学其所需,学而能化。

微信图片_20201210101848.jpg

马王堆汉墓简


小结

微信图片_20201210101850.jpg

       以上所述,可见魏老的人文视野,以及发现摄取,消化变通的能力,非凡人所能。所以说,魏老这方面的远见卓识,我们只有高山仰止,难以效仿,他的许多“魏家样”,只能欣赏,不能效颦。我们能够学习的,是他对传统文化艺术的敬畏,和“偏爱”不止的精神,以及科学的学书方法;更多地是学习魏老的人品,他的道德情怀、审美情趣。一个艺术家给社会的最大价值和贡献,是其人格与作品带给我们的感动与回味。魏先生的人品与作品做到了这点,这正是魏老百年之际,人们依然深切怀念他的原因所在。

写于2020年11月15-17日

       此文系为《启后学 纪念魏启后诞辰100周年书画研讨会》撰写的文章。12月9日是魏老仙逝11周年,故藉此文,聊表怀念之情。


觉得好就分享吧:
    艺术家推荐
    新进艺术家


官网




未来之星